<wu class="wzbkw"></wu>







  1. 科普详情

    糖尿病的三国演义

    2018年2月26日更新

           糖尿病也叫“富贵病”说白了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到底什么是糖尿病?到底能不能治愈?那种方法最科学?下面小编就从西医、中医、现代微生物技术三方面和大家演义一下。

    640 (3).webp.jpg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资料显示2011年的数据:约9000万人。2014年世界糖尿病患者数量(20岁至79岁)达到3.87亿人,预计在2035年将达到5.92亿人。 其中77%的糖尿病患者分布在中低收入国家。据悉,一半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中国2017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至少1.36亿,全世界每三到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每28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而全球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为490万人,相当于每7秒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640 (3).webp (1).jpg

       糖尿病,西医认为是一系列新陈代谢紊乱的总称,它会造成体内胰岛素数量减少或者胰岛素利用不充分,从而引起高血糖。简单来说,就是血液里的糖分过高,但是血液却无法正确利用那些糖分。西医把糖尿病分为:Ⅰ型是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身体只能生成少量或根本不生成胰岛素。Ⅱ型是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身体控制血糖的能力下降。西医认为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主要是:

    640 (3).webp (2).jpg

    西医的治疗方法:

    1.非药物治疗

    (1)饮食治疗 适当控制饮食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严格控制主食,定时定量进食,同时也要做到均衡营养,保持体重稳定在标准体重的±5%以内。

    (2)运动 让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体育锻炼,运动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和血糖水平,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压,减低高凝血症的危险等。三餐后散步20~30分钟是老年患者改善餐后血糖的有效措施之一。

    2.药物治疗

    (1)磺脲类:磺脲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胰岛功能,无急性并发症的轻、中度糖尿病患者。

    (2)双胍类:双胍类药,双胍类药物有赖于胰岛素的存在才能有降血糖的作用。双胍类药物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与胰岛素合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3)噻唑烷二酮类:可以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该类药也能降低血脂、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减少胰岛素分泌,并有保护β细胞,改善胰岛素应答的作用。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该药主要降低餐后血糖,可以单用、与胰岛素或双胍类或磺脲类药物联合应用。适宜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5)胰岛素适应1型糖尿病患者,是需终生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和生活。胰岛素按照来源和化学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按作用时间特点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中医认为糖尿病叫:消渴症也叫三消病主要是因肺燥、胃热、肾虚引起。上消: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且多食。下消: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量多。

    三消皆属燥,热病但是也有寒者!中医治疗以:心传热于肺,传为鬲消,治疗上消者,宜清热润肺,兼清其胃以生津止渴,治中消以清胃养阴,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阴补肾,兼补其肺,使金能生水,为治消渴之基本原则。中医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

    1、阴虚热盛: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采用养阴清热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

    2、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采用益气养阴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

    3、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采用温阳育阴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

           现代微生物技术认为: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而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有证据表明,糖尿病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健康人群的不同,而纠正肠道菌群可改善糖尿病症状,有害细菌在肠内占据优势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为了帮助排毒,肝脏的负荷会大大加重。因为产生胰岛素的胰腺与肝脏有密切关系,肝脏的负荷加大也会影响胰腺的不足,对胰岛素的分泌发生影响。研究表明:如果体内缺少淀粉酶,血糖就会高于正常值,此时如果补充淀粉酶制剂,血糖会大幅度的降下来。实验表明:糖尿病患者食用复合活性益生菌蛋白后发现:曾经需要靠补充胰岛素来降血糖的患者中,有50%的人不用胰岛素血糖也会降下来。淀粉酶可以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血液中的糖。食物经过烹饪后,淀粉酶和其他种类的酶都被破坏了。因此人们食用这些食物后一个半小时,血糖含量会急剧升高,大约两个小时后,血糖又会急剧下降。这种巨大的血糖波动会导致身体疲劳,焦虑。动作缓慢。如果一些糖尿病患者吃些生食或补充复合活性益生菌蛋白,那么就可以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

           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Glu)。葡萄糖是益生菌的最爱。如果周围有大量葡萄糖的话,益生菌甚至不碰其他糖类。 因此,如果体内有大量益生菌存在,那么在体内输送的葡萄糖就会减少,血糖指数自然会下降。血糖下降以后,肝脏用来转化为脂肪的肝糖也减少了,体重也会得以控制。其次,当摄入大量益生菌时,益生菌会和肠内有害菌发生激战,需要身体供给益生菌大量“优质军粮”——葡萄糖,这主要靠血液来输送,从而加速葡萄糖的代谢。最后,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机能发生异常而导致胰岛细胞被破坏引起的。益生菌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可以防止免疫亢进带来对胰岛细胞的损坏。益生菌还可以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现代微生物技术对付糖尿病的基本策略:

           1、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 可以通过含益生菌或益生元的食品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2、促进代谢过程对葡萄糖的使用— 食用益生菌能够很大限度地影响肠道活动,益生菌在整个代谢过程中起很大作用。如果在进餐时补充大量益生菌,它们对食物的消耗远超过身体对食物的利用。如上所述,益生菌可以降低血循环中LPS脂多糖的浓度,减少炎症反应,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达到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微生态学相关科技的发展,消费者也越来越意识到益生菌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的重要性。尤其近几年,益生菌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应用成为功能食品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将成为功能食品发展的重要领域。

           人为什么会生病?人之所以生病,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不利因素,如有害细菌、病毒、不良环境等等;内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益微生物组成)存在问题。换句话说,致人生病的关键原因不在细菌、病毒,而在人自身的免疫系统。为什么?可以打个比方:国家安全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每个国家都备有训练有素的士兵、精密尖端的武器及先进的防御系统,昼夜不停地监视并维护整个国家的安全。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国家,也会时刻受到诸如细菌、病毒、灰尘、寄生虫和霉菌等“敌人”的进攻。为什么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不生病?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也有一支军队--免疫系统(有益微生物组成)。当有害微生物攻击人体时,健康的免疫系统就会立即投入战斗。两军交战,自然是兵强马壮的一方胜出。在强大的免疫系统面前,有害微生物就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它保护我们免受感染的侵害,这与我国传统医学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古训是一致的;但一支羸弱的军队很快就会对入侵者投降--当身体营养失调或毒素积累等原因,导致免疫系统过分虚弱时,我们就会生病。

           总而言之,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所引起的。也就是益生菌失调造成的。摄入足够的益生菌它可以产生上万种类似中药的成分和十八种肽类物质,但是人一旦生病还要去医院看病,就糖尿病而言本人认为中医和益生菌技术结合最好,中医可以调理好五脏六腑,益生菌可以修复和增强免疫系统,帮助消化吸收清除自由基等,这样五脏六腑平衡、微生境平衡如果再做到心态平衡,不仅仅是糖尿病,所有的病都会好的。

     


    热门专栏

    网站地图